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鐘石路10號
電話:0731-88449888
郵箱:zhuyoujia@cmdrawin.com
立即查詢
聯系方式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建筑業發展的意見
瀏覽量
【摘要】: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機關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建筑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促進我市建筑業又好又快健康發展,進一步充分發揮建筑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率先建成兩型城市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深化建筑業改革創新,規范行業市場秩序,強化政策扶持引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建筑業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做優建筑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建筑業品牌。
(二)目標任務。到2020年,建筑業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明顯增大。力爭全市建筑業總產值、增加值、利稅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市外建筑市場施工產值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20%以上,年產值過100億元的單個建筑業企業達10個以上,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業界影響大的骨干龍頭企業。
二、推進建筑業企業改革
(一)加快國有、集體建筑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國有資本退出步伐。加速推進產權交易,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外資尤其是戰略投資。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對困難企業改制的扶持力度。力爭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國有、集體建筑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二)推進非公有制建筑業企業股本結構改造。通過改造股本結構、增擴股本等方式,推動非公有制建筑業企業股份制改造,形成大股東相對控股,股本多元的股份結構。鼓勵企業經營管理者依法通過購股、配股、股權獎勵等方式,實現股權收購并控股。提倡企業中高層人員入股。鼓勵建筑業企業通過收購、兼并、重組形式,培育形成幾個特大型企業集團。
(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的職責,明晰所有權和經營權,逐步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促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
三、提升建筑業核心競爭力
(一)拓展建筑業發展空間。鼓勵市外建筑業企業總部入駐我市,入駐企業享受企業總部大樓建設有關優惠政策,提高建筑產業的總部化程度。鼓勵企業拓寬資質覆蓋面,引導企業向空白的專業資質領域發展。鼓勵本地誠信企業與外地企業合作參與軌道交通、隧道、橋梁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獲得業績和經驗,提升參與高、精、尖項目建設能力。外地企業與本地誠信企業合作的,合作體可享受信用企業的有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向勘察、設計、建材、裝飾等關聯度較高的上下游領域延伸,逐步實現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的轉變。鼓勵非公有制建筑企業以投資、建設、運營等方式進入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等領域。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外拓。企業當年外拓施工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的,由市政府給予表彰;當年外拓施工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的,由市政府給予表彰并由市級財政獎勵5萬元。
(二)培育壯大建筑業人才隊伍。鼓勵、支持建筑業企業引進專業人才,對引進的專業人才,符合我市人才引進政策的可享受優惠政策。將中小企業人才發展納入全市人才發展體系之中,加強中小企業人才公共服務。圍繞提升企業競爭力,通過校企合作,央地、省地人才融合等方式,重點加強建筑業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每年選送一批優秀青年企業管理人才到高校進修。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鼓勵建筑業從業人員參加執業資格考試和技能鑒定。建筑業從業人員實現100%持證上崗、人證相符。加快長沙市中等城鄉建設職業技術學校辦學體制改革步伐,支持升格為建筑職業學院。強化職工職業技能培訓,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企業職工工資總額2.5%的,可直接在當年稅前扣除;超過工資總額2.5%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扣除。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在施工許可證發放前歸集到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監控管理,探索統籌管理、集中培訓辦法。在經濟欠發達、勞務人員富余地區建立外地勞務基地,將技能培訓延伸到勞務基地,暢通勞務引進渠道。
(三)推進建筑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實施科技發展戰略,市科技部門加大對建筑技術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科技三項經費用于建筑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成本核算時按規定據實扣除后,可再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可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鼓勵建筑業帶動建材業發展,大力推廣新型建材,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建材制造企業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技改和推廣運用。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不斷提高綠色建筑覆蓋率。
(四)加快建筑產業化步伐。發揮政府計劃協調的功能,運用市場機制,整合現有資源和要素,推進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建筑施工機械化、建筑管理信息化,促進現代建筑產業化健康發展。統籌兼顧、明確重點,制定階段目標任務和實施計劃,推進建筑產業化試點示范,擴大工業化建筑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逐步加大公益項目、公共項目、基礎設施等非住宅類產業化建設力度。推廣實施住宅建筑性能認定制度、建筑部品部件認證制度和建筑設計、生產、施工、裝修一體化制度。以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為動力,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建立適應現代建筑產業化要求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強建筑產業化關鍵技術和建筑新部品、新材料的研發攻關。至2020年末,全市建筑產業化率達到30%以上,產值量達到1500億元以上。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完善的制度為核心,著力培育企業技術文化、質量文化、信用文化、項目文化,塑造企業形象,打造企業品牌。創辦并定期舉辦企業管理、項目管理論壇,打造高層次建筑業交流平臺,提升長沙建筑業影響力。注重正面輿論宣傳,及時總結建筑業企業典型,大力宣傳發展有后勁、有活力的優勢企業,增強全社會對建筑行業的認同度。
四、強化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理
(一)加強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逐步實施建筑業從業人員信息智能管理系統及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工作,對施工項目及其從業人員實行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建立健全項目法人、施工企業、監理企業各司其職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暫扣及恢復辦法。規范施工現場總分包行為,明確總包、分包企業質量安全責任。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建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銀行、安監部門對安全文明措施費的四方監管機制,確保安全文明措施費足額到位。
(二)強化質量安全各方責任主體責任。強化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安全意識,形成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責任主體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我管理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各方責任主體應依據建設工程施工項目部和現場監理部關鍵崗位人員配備標準,做好相關崗位人員配備工作。施工現場必須使用經審查合格的圖紙進行施工,依法嚴肅查處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責任單位。
(三)提高企業創建優良精品工程的意識。開展優秀建筑業企業和企業家評選活動。獲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金杯獎”)或省建設工程“芙蓉獎”的企業,由企業注冊地財政給予獎勵。獲國家級科技示范工程、綠色施工獎、QC(品質控制)成果獎的企業,由市政府研究給予獎勵。
(四)大力推廣綠色施工。提升廣大建筑從業人員的綠色建筑理念,強化對建筑工人衛生健康知識、安全常識、質量意識、節水、節電、節材、降塵等節約、環保理念的教育。大力創建綠色工地,認真組織綠色施工評價工作,推動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保、科學運營等工作。最大限度地節約建筑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垃圾,最大限度地降低揚塵污染。
五、加強建設市場體系建設
(一)完善公正、公平、公開、擇優的市場機制。建立科學的建設市場體系,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注重擇優。加強市場監管和現場監管的信息建設,實現市場監管和現場監管的聯動,讓現場管理好、安全生產好、產品質量好的企業擁有更大的市場。選擇一定數量的市內優勢骨干企業列入優選承包商名錄,凡政府投資項目和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必須有2個(含2個)以上進入名錄且具備資質的企業參加投標。將建筑業企業獲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金杯獎”和省建設工程“芙蓉獎”等榮譽作為招投標中優先考慮的因素。支持市內優勢骨干企業參加城市基礎設施、地鐵、輕軌等重大項目建設,通用技術項目優先市內優勢骨干企業。
(二)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建筑業信用網絡監管平臺,完善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執業資格人員的信用檔案登記、評價、發布和獎懲制度。將存在不良記錄的咨詢、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企業,列入建筑市場“黑名單”管理。對遵章守法、誠實守信、無不良行為記錄的企業,在工程招投標、信貸授信、評優評獎等方面予以優先。積極培育建筑勞務市場,規范建筑業企業用工行為,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建立和完善建筑業企業欠薪快速反應處理機制。
六、加大建筑業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強對建筑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市建筑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建筑業改革發展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服務。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科學制定建筑業發展規劃,強化建筑市場監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勞務人員的職業培訓,將非公有制建筑企業納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支持體系,按照規定享受就業扶持政策。統計部門要規范建筑業企業統計基礎工作,加強建筑業經濟運行監測,動態指導行業發展。建設、規劃、國土資源、水務、電業、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司法、監察等部門建立專門的建設領域清欠維權機構,著力解決企業負擔和拖累問題,為建筑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各級建筑行業協會要建立健全與我市建筑業改革發展相適應的協調機制和服務體系,搭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的溝通協調平臺,加強與市內外同行及相關機構的聯系,切實做好建筑業改革發展的協調服務工作。
(二)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堅決解決亂收費問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實行全市統一的建筑企業市場準入備案制度,取消縣(市、區)、園區的備案手續。逐步推廣投標擔保、工程支付擔保和履約擔保制度。依法治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維護建筑業企業和建筑業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嚴格執行全市勞?;鹗杖藴?,進一步優化基金撥付審批程序,加快資金撥付進度。
(三)加大對建筑業融資扶持力度。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建筑業企業聯席會議制度。建筑業企業協會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中介機構通過聯營、合資、合作等方式組建專業擔保公司。鼓勵企業間的自愿擔保,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建筑企業發展,在授信額度、投標保函、質押、發放貸款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四)扶持建筑業重點稅源企業。對獨立納稅建筑企業當年實際入庫稅收達1000萬元(含)-3000萬元且比上年增長超過5%的,由企業注冊地財政給予企業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當年實際入庫稅收達3000萬元(含)-5000萬元且比上年增長超過5%的,由企業注冊地財政給予企業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當年實際入庫稅收達5000萬元以上且比上年增長超過5%的,由企業注冊地財政給予企業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五)合理確定建筑業企業稅賦。稅務部門研究實施有利于建筑業企業發展和開拓市場的稅收征管措施,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建筑企業按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予以落實,對財務制度健全、符合查賬征收條件的采取查賬征收方式。
七、本意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長沙市人民政府
2014年1月28日
上一篇:
無